无线网络 -- WCDMA  -- 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
    写作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的前前后后     作者 LTE学习大使孙宇彤(微信关注

 页码1    发表日期11-01-11

本文采用问答的形式,介绍写作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的前前后后。

 页码2    发表日期11-01-11

Q:能介绍你在WCDMA方面的技术经历吗?A:我与WCDMA技术的缘分要从2004年说起,那时还在UT从事培训,开始参与WCDMA培训教材的编写,还在北京考察过MII测试的机房。说起来在2004年才第一次知道PS与CS不是终端与基站,功控分开环与闭环。不过在当时,WCDMA技术还只是自己的一个副业。
   2004年在编写并出版《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时,已经加入了WCDMA的相关内容。
   2005年加入爱立信后,WCDMA变成了自己的主业。
  先是与电信WCDMA试验网相关的工作:
  2005年底开始投入WCDMA的试验网(培训系统)的工作,正式与WCDMA系统以及设备打交道。
  2006年参加了公司内部很多WCDMA的相关培训,学到了许多WCDMA的技术,当年还进行了大量的WCDMA系统仿真。
  2007年为客户做WCDMA的技术培训,编写并出版《WCDMA无线网络设计》
  2008年转到联通,正式进入WCDMA的主战场:
  2008年负责联通WCDMA的试验网的售前工作,包括方案设计、系统配置、演示、培训;
  2009年,试验网转成商用网,依旧负责方案设计、系统配置的工作;
  2010年,编写并出版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
  
  总之,这些年一直在WCDMA技术领域努力着。

 页码3    发表日期11-01-11    已修改12-02-17

Q:为什么会写这本书(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)?
  A:有好几个原因。
  首先是在写这本书前,发现自己虽然已经参加过许多培训,做过好几年有关WCDMA的实际工作,甚至已经出版过关于WCDMA的书籍,但是对WCDMA空中接口依然是一知半解,很多细节仍然是云里雾里,不甚了了。因此,如何读懂WCDMA空中接口,的确是个大问题。
  另外,自己已经写过《PHS空中接口纵横谈》、《TDMA空中接口技术》《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了,而且《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还受到好评,因此把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作为这个系列的一个延伸,感觉也是很有意义的。
  当然,就像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前言中提到的,很关键的一点是还缺少一本帮助读者学习、了解以及理解WCDMA空中接口的书籍。
  于是,就开始动笔了。

 页码4    发表日期11-01-11

Q:这本书(《W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)的写作过程与其他书有区别吗?
  A:区别相当大。
  其中一点是,这本书并不是按章节顺序写作的,首先动笔的是第8章HSUPA,当时命名为第6章。为什么是这样呢?
  
  原来,最开始有写书这个念头,是遇到了HSUPA速率的问题,发现HSUPA速率上不去。在研究这个问题时,发现自己与绝大多数人一样,对HSUPA技术只是肤浅的了解,只能说出个5.8Mbps,没有能够掌握HSUPA的机制,连HSUPA速率怎么得来的都知之甚少。
  于是,开始深入学习HSUPA技术。考虑到以前的两本书(《CDMA空中接口技术》《WCDMA无线网络设计》)中R99、HSDPA技术都写到了,只有HSUPA技术没有写过,出于拾遗补缺的愿望,于是在09年7月提笔,写下了HSUPA技术的章节,想作为以前书籍内容的一个补充。
   随着HSUPA技术的编写过程,很多技术细节逐步展开,这时才发现,不光是HSUPA技术,甚至HSDPA、R99自己都只知皮毛,内部的很多细节都隐藏着,不是很清楚。于是,又继续沿着HSDPA、R99的方向深入挖掘下去,终于完成了本书。

Copyright 2002-2025 @LTE学习大使